清华法学

2021, v.15;No.88(06) 62-77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论《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解释——以共犯罪名从属性为路径
Interpreting Article 29(2) of the Criminal Law:A Path on the Accomplice of Subordination of Charges

谭堃;

摘要(Abstract):

我国刑法理论试图以共犯从属性说为基本立场来解释《刑法》第29条第2款,但是这种解释路径存在诸多疑问,需要在理论上探讨解释该款规定的新路径。在区隔于共同正犯本质的前提下,罪名从属性也处于共犯从属性的射程之内,应当在共犯成立上判断其罪名是否从属于正犯。以否定罪名从属性为基本原则,"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应当限制解释为被教唆人实施了非教唆犯所教唆的犯罪。鉴于教唆犯参与正犯犯罪进而间接侵害法益的本质属性,只有在所教唆之罪与所实行之罪存在犯罪构成的重合时,教唆者方可以第29条第2款被认定为教唆犯。同时,在教唆者所教唆之罪重于正犯者所实行之罪以及非身份者教唆身份者实行真正身份犯的场合,则对否定罪名从属性的基本适用原则存在诸多例外。

关键词(KeyWords): 共犯从属性说;共犯的本质;罪名从属性;教唆犯;真正身份犯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风险治理视阈下刑事立法的界限研究”(19XFX003)的阶段性成果;; 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大数据时代西北地区社会治理中的刑事法治”项目成果

作者(Authors): 谭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