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思公司分配行为的约束机制:以偿债能力测试的借鉴为中心Rethinking the Regulation of Corporate Distribution:Centering on the Reference of Solvency Test
于莹;司耕旭;
摘要(Abstract):
2022年《公司法(修订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公司法草案二审稿》”)增设了违法分配利润的责任主体,强化了利润分配情形下的债权人保护,但未回应其他违法分配行为中债权人保护的问题,债权人利益在经济效果同质的公司资本交易行为中面临失衡的处置。资产负债表测试与偿债能力测试是目前公司分配法定标准可供选择的路径。资产负债表测试秉持“防止法定资本因分配行为受到不当损蚀”的规制策略,存在僵化低效的弊端,难以承托起债权人保护的重任。偿债能力测试迎合了公司资本制度灵活演进的趋向,以实质分配的概念为不同形式的公司分配行为确立一致性标准,为公司分配制度提供了广泛的适应性以应对潜在的机会主义行为,以经济理性延展了公司分配规范的保护空间。偿债能力测试标准的确立不仅能优化公司的资本配置,且可对接我国的董事义务,将违法分配的赔偿责任嵌入我国公司法追责体系中,也为违法分配中股东返还责任的规范设置提供基础,由此将形成一个集决策、追责、财产返还为一体的公司分配约束机制。
关键词(KeyWords): 公司分配;约束机制;资产负债表测试;偿债能力测试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股份回购与公司资本制度改革”(21STA05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s): 于莹;司耕旭;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参见《公司法草案二审稿》第207条规定:“公司违反本法规定在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应当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股东及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2]作为公司财产流向股东的行为方式之一,股份回购被视为与利润分配具有同等经济效果的公司行为,即便是对赌协议下的股份回购亦属于公司分配行为。See Robert L.Phillips,The Concept of a Corporation's Purchase of Its Own Shares,15 Alberta Law Review 324,338(1977).
- [3]本文所称财源约束是指对公司分配行为施加的资金来源限制。
- [4]参见刘俊海:《上市公司股份回购方案的法律性质与规制策略——民法、公司法与证券法的三重维度》,载《当代法学》2022年第5期,第21页。
- [5]See M.C.L.,Corporations-Purchase by Corporation of Shares of Its Own Stock-Withdrawal of Capital Stock,2California Law Review 267,267-268(1913).
- [6]See Phidiast L.Pollis,The Purchase by a Corporation of Its Own Shares of Stock-A Suggested Legislative Approach,4 University of Newark Law Review 418,422(1938).
- [7]参见赵旭东主编:《公司法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185页。
- [8]参见潘林:《股份回购中资本规制的展开——基于董事会中心主义的考察》,载《法商研究》2020年第4期,第116-120页。
- [9]参见《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第16条规定“上市公司以现金为对价,采用要约方式、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的,视同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纳入现金分红的相关比例计算。”
- [10]参见王军:《抽逃出资规则及公司分配制度的系统性改造》,载《法学研究》2021年第5期,第90页。
- [11]参见刘燕:《重构“禁止抽逃出资”规则的公司法理基础》,载《中国法学》2015年第4期,第193-195页。
- [12]与欧美学者不同,我国文献多将资产负债表测试称为资本维持模式或资本维持原则,考虑到资本维持原则贯穿公司资本形成和资本流出两个环节,本文以资产负债表测试为名。参见王军:《公司资本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295页;Andreas Engert,Life Without Legal Capital:Lessons from American Law,onAcademic(Jan.,2006),http://www.onacademic.com/detail/joumal_1000041684413299_e6a1.html。
- [13]See Company Act 2006(UK)§830.
- [14]Vgl.§70 Nr.AktG.
- [15]Vgl.§30 I Nr.GmbHG.
- [16]参见[德]格茨·怀克、[德]克里斯蒂娜·温德比西勒:《德国公司法》,殷盛译,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367页。
- [17]参见[日]山本为三郎:《日本公司法精解》,朱大明等译,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第350页。
- [18]See Katja F.Mtwebana,The Regulation of Companies'Capital in the European Union:What is the Current State of Affairs?,22 European Business Law Review 237,237-260(2011).
- [19]Se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e Act§6.40(2008).
- [20]See Lerner v.Lerner Corp.,711 A.2d 233(Md.App.1998).
- [21]See David S,Morrison,When is a Company Insolvent?,10 Insolvency Law Journal 4,4-5(2002).
- [22]参见蒋大兴:《走向“合作主义”的公司法——公司法改革的另一种基础》,载《当代法学》2021年第6期,第88页。
- [23]See William H.Ralston,The 1980 Amendments to the Financial Provisions of th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A Positive Alternative to the New York Statutory Reform,47 Albany Law Review 1019,1023-1035(1983).
- [24]在伍德诉达默(Wood v.Dummer)案中,法院认为股东出资是对债权人提供担保的“信托资金”,股本必须首先用于偿还公司债务。See Wood v.Dummer,30 Fed.Cas.435(C.C.D.Me 1824).
- [25]See Trevor v.Whitworth,12 App.Cas.409(1887).
- [26]See James Hanks,Legal Capital and th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an Essay for Bayless Manning,74Law and C.ontemporary Problems 211,215(2011).
- [27]我国《公司法》对于“注册资本”这一概念有多重称谓,第125条、第168条和第178条所称“资本”实际上指的是“注册资本”,第216条所称“股本”也指“注册资本”。
- [28]See Malcolm Baker&Jeffrey Wurgler,Market Timing and Capital Structure,62 Journal of Finance 1,32(2002).
- [29]See Jeff Keustermans,Countertrends in Financial Provisions for the Protection of Corporate Creditors:Th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 and the E.E.C.Corporate Directives,14 Denver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Policy 275,289(1986).
- [30]此处的债权人行为集体化是指,立法将不同债权人视为同一整体并设定统一的规则,以法定资本为例,法定资本为全体债权人提供了统一的保护方式——禁止公司损蚀股本。债权人行为集体化的好处是降低个体债权人逐一与公司进行缔约的成本,保护谈判能力较弱的债权人。See John Armour,Share Gapital and Creditor Protection.Efficient Rules for a Modern Company Law,63 Modern Law Review 355,373(2000).
- [31]See Bayless Manning&James J.Hanks,Legal Capital,3th ed.,Foundation Press,1997,p.39.
- [32]See Henry Hansmann&Reinier Kraakman,Towards Unlimited Shareholder Liability for Corporate Torts,100Yale Law Journal 1879,1897-1934(1991).
- [33]See Jonathan Rickford,Reforming Capital:Report of the Interdisciplinary Group on Capital Maintenance,15European Business Law Review 919,938(2004).
- [34]参见《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第7条。
- [35]See Richard Bradstreet,Should Creditors Rely on the Solvency and Liquidity Threshold for Protection?A South African Case Study,59 Journal of African Law 121,127-131(2015).
- [36]参见朱慈蕴:《中国公司资本制度体系化再造之思考》,载《法律科学》2021年第3期,第62页。
- [37]参见刘燕:《公司财务的法律规制——路径探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第119页。
- [38]参见朱慈蕴、皮正德:《公司资本制度的后端改革与偿债能力测试的借鉴》,载《法学研究》2021年第1期,第63页。
- [39]See J.B.Heaton,Solvency Tests,62 Business Lawyer 983,988(2007).
- [40]Se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e Act§6.40(c).在违法分配中,美国《示范公司法》并未赋予债权人以诉讼主体地位,司法实践中原告一般为公司,被告为进行分配决策的董事,举证责任归于原告,证明内容是董事在分配决策时违反了董事义务(主要是注意义务)。See Eilis Ferran,Directors'Liability for Unlawful Dividends,70Cambridge Law Journal 321,321-326(2011).
- [41]See Committee on Corporate Laws,Changes in th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ion Act-Amendments to Financial Provisions,34 Business Lawyer 1867,1867(1979).
- [42]See Christopher Haynes,The Solvency Test:A New Era in Directorial Responsibility,8 Auckland University Law Review 125,125-141(1996);Companies Act 1993 Section 4.
- [43]可预期债务指公司董事凭借自身专业能力、依据行业前景及公司经营情况等因素判定的可能形成的合理债务,属于商业判断的范畴。See Jonathan Rickfrd,Legal Approaches 20 Restricting Distributions to Shareholders:Balance Sheet Tests and Solvency Tests,7 European Business Organization Law Review 135,150-166(2006).
- [44]参见刘燕、王秋豪:《公司资本流出与债权人利益保护——法律路径与选择》,载《财经法学》2020年第6期,第10-11页。
- [45]See Neshat Safaria&Martin Gelter,British Home Stores collapse:the case for an employee derivative claim,19Journal of Corporate Law Studies 1,1-62(2019).
- [46]See Eilis Ferran,Revisiting Legal Capital,20 European Business Organization Law Review 521,528(2019).
- [47]See Meeks v.PRN,Inc.,35 F.3d 571(1994).
- [48]Se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e Act§8.30-§8.33(2008).
- [49]See Gries Sports Enters.v.C.leveland Browns Football Co.,26 Ohio St.3d 15,496 N.E.2d 959(1986).
- [50]See SV Inv.Partners,LLC v.ThoughtWorks,Inc.,37 A.3d 205(2011).
- [51]See Melvin A.Eisenberg,The Duty of Care of Corporate Directors and Officers,51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Law Review 945,945-957(1990).
- [52]与股份回购相同,实质减资也会导致公司财产流向股东,属于公司分配形式之一。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公司法也将减资纳入到公司分配的规范体系中。See Company Act 2006(UK)§641;Vgl.§58 Nr.GmbHG;[日]近藤光男:《最新日本公司法》(第7版),梁爽译,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第352页。
- [53]有研究表明2009-2017年公司减资未通知债权人的案件中,法院全部没有判决减资无效,且82%的案件选择类推适用抽逃出资规范,即判决股东对公司债务在减资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参见余斌:《公司未通知债权人减资效力研究——基于50个案例的实证分析》,载《政治与法律》2018年第3期,第139-141页。
- [54]参见李建伟:《公司法学》(第5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版,第176页。
- [55]参见沈朝晖:《财务资助行为的体系化规制——兼评释2021<公司法(修订草案)>第174条》,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第113页。
- [56]参见[英]保罗·戴维斯、[英]莎拉·沃辛顿:《现代公司法原理》(第9版),罗培新等译,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第300页。
- [57]参见王萍:《公司抽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以德国法为主要参考系》,载《德国研究》2016年第4期,第82-83页。
- [58]参见同前注[52],[日]近藤光男书,第361-362页。
- [59]Se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e Act§1.40(2008).
- [60]参见同前注[10],王军文,第81-85页。
- [61]See Eilís Ferran,Creditors'interests and"core"company law,20 Company Lawyer 314,318(1999).
- [62]参见林少伟:《程序型公司法的证成与实现》,载《当代法学》2022年第1期,第135页。
- [63]参见《公司法草案二审稿》第190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职务,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公司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也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 [64]从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立法看,公司法在规定股东返还责任时均对善意股东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责任豁免,这是因为董事作为利润分配决策的发起者,应当对利润方案的合法性负责,在公司违法分配行为中应当承担责任。若公司损失通过全部股东返还违法分配的方式得到补偿,则董事的赔偿责任易落空,有违权责统一原则。See Model Business Corporate Act§8.33(2008);Companies Act 2006§847;Vgl.§62 Nr.AktG.
- [65]此处“超出可分配数额的部分”是违法分配中股东责任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赔偿责任的共同范畴。2022年《公司法草案二审稿》将违法分配责任分为股东责任与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赔偿责任,在股东承担返还责任后仍无法填补公司损害时,则由股东与有过错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承担赔偿责任。在此规范背景下,本文主张以“超出可分配数额的部分”而非“全部分配数额”界定分配行为造成的公司损害。
- [66]最高人民法院(2010)民提字第48号判决书认为公司决议中侵犯股东优先认缴权所对应的增资部分无效,未侵犯股东优先认缴权的增资部分有效。参见绵阳市红日实业有限公司、蒋洋诉绵阳高新区科创实业有限公司股东会决议效力及公司增资纠纷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1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