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法学

本刊特稿

  • 契约法一般原则的宗教渊源:从历史的视角看

    哈罗德·伯尔曼;郭锐;

    <正> 格兰特·吉尔默在用诞生、成长、衰老、死亡以及最终消融于侵权法来对美国契约法做出生动评价(要是还不算故弄玄虚)的时候,从未想与那些后来利用他学说的人合作。他们把吉尔默的学说当作下列理论的依据:合同法、侵权法乃至一切法律制度,都是维持等级制度和专断权力统治政治结构的人为措施,

    2005年01期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论文

  • 论侵权行为法上的过失相抵制度

    程啸;

    <正> 引言在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通常都只是由于侵权人一方的故意或者过失所致,但在某些情况下,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者扩大也具有故意或者过失。此时如果仍令侵权人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则有悖法理与公平原则,因此各国侵权法都允许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者免除侵权人的赔偿责

    2005年01期 1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 公信力与物权行为无因原则

    叶金强;

    <正> 一、物权行为理论:基本框架(一)何谓物权行为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相对应,均属于法律行为的一种,而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并依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力的私行为。故物权行为当然也系依意思表示的内容发生法律效力。所不同的是,物权行为中当事人所表示

    2005年01期 6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 中国“三包”制度总检讨

    钟瑞华;

    <正> "三包"制度是我国消费者保护法律体系中独具特色的一项制度,具有强烈的本土色彩。以2001年"手机三包"和"电话三包"的发布为契机,就"三包"规定的存废问题发生了很大争议。部分学者认为,"三包"规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现已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因此主张废除"三包"规定。但负责制定"三包"

    2005年01期 8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反垄断控制

    崔国斌;

    <正> 一、前言著作权集体管理是指依据著作权人的授权,由特定的组织对著作权进行集中管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集中大量的著作权后具备规模效应,可以有效降低个人维权以及用户谋求授权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著作权人和用户的共同利益:单个著作权人通过集体管理组织得以行使那些原本不能有效行使

    2005年01期 110-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 美国法上内幕交易赔偿责任的理论分析

    徐子桐;

    <正> 引言美国的内幕交易赔偿责任理论是在其复杂、深广、有时看似"矛盾"的法律制度架构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之上"生长"出来的。行政、司法、立法以及社会话语权的镶嵌式结合,普通法与制定法结构性的共生,都是该理论生长的重要条件。这一理论以崇尚私权为根本理念、以保卫证券市场的纯洁和维系投资者的信心为旨归,以侵权法原理为基础,以信义义务为纽带。从美国内幕交易

    2005年01期 13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译文

  • 附条件买卖中被分割的财产利益

    L.佛德;申卫星;

    <正> 附条件买卖作为现今动产分期付款买卖经常使用的术语,通常是以买卖合同的一种形式而出现的。买受人在分期付清价金之前,可以在此期间取得对货物的占有和使用,如果他违约的话,出卖人有权基于合同取回货物。这种交易的法律效果是什么?是在付款或者其他履约方式依约得到履行之后,货物上的财产利益才移转的买卖合同,还是相反,财产利益已经现时地移转给了买受人,

    2005年01期 163-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 国际私法的现代课题

    笠原俊宏;李旺;

    <正> 一、国际私法变革的背景过去曾有过被称为传统国际私法的危机的时代。这个时代主要是受到美国国际私法所采用的灵活方法的影响,对于包括日本国际私法在内的大陆法系国际私法所持有的传统构造是否还能够得到保持,人们持有怀疑态度,从而开始探索新的道路。将涉外私法关系分成不同类型的法律关系,以适用与其有最

    2005年01期 179-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评论

  • 改判带来的思考

    王晨光;

    <正> 在司法实践中,对原审判决进行改判的报道往往能够引起各方面的关注,进而引起各种不同的反应和思考。就案件当事人而言,不论是对一审案件还是对已经生效的判决的改判,特别是那些大起大落式的改判,都会给他们带来切身利益的急剧变化,甚至给他们的命运带来戏剧性的改变。改判之时,有人欣喜若狂,扬眉吐气;有人瞠目结

    2005年01期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对我国著作权法关子专有出版权规定的几点思考

    王兵;王金英;

    <正> 2001年10月27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正案(草案)》。《修正案》作了10项重要修改,其中也包括关于专有出版权的修改。此次修改后的《著作权法》第30条规定:"图书出版者对著作权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约定享有的专有出版权受法律保护,他人不得出版该作品。"

    2005年01期 190-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 判例法中的区别技术与我国的司法实践

    李红海;

    <正> 时下里,对于普通法的借鉴已经成为了我国法律变革中的一种"时髦":不仅在立法和司法的具体层面上会借鉴普通法的具体规则和相关制度,而且在法治、宪政建设的宏观层面上也开始分享其理念。但正如我在另外一篇有关普通法的文章中所强调的那样,普通法虽然既包括规则也有制度,但却并不以此二者为特色——因为其他法系同样包含这两种因素;其特色在于它本身作为实践

    2005年01期 195-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 北洋时期对票据习惯的调查研究及其与立法的关系

    张群;张松;

    <正> 一我国的票据习惯历史悠久。在北洋时期,钱庄的庄票风行于大江南北的都市和乡村。甚至外国银行要在中国开展业务也要借重各钱庄的庄票。但是,由于钱庄本身规模不大、经营方式落后、缺乏统一规划,不但各省庄票互不相同,甚至同在一地的钱庄之间也各不相同,使用很不方便,安全性也很差。随着外国银行的进入,以及华人资本银行的开设,以庄票为代表的旧式票据,越来越

    2005年01期 205-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 我国元首制度改革刍议

    余元洲;

    <正> 我国现行的元首制度是1982年宪法规定的虚位元首制。这种体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因而在现实中已经和正发生着朝实权元首制转化的演变。为了给此种转化提供依据,并引导其沿着规范和科学的思路进行,有必要对一系列相关问题从理论上加以探讨。

    2005年01期 213-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判例研析

演讲

  • 物权法草案的几个问题

    梁慧星;

    <正> 我今天晚上的讲座是关于物权法草案的几个问题。第一个部分我简单介绍一下物权法起草的情况;然后介绍现在的草案主要的内容:对草案总则部分以及新的制度、基本原则,作一些讲解;最后一个部分是对草案的批评,提一些批评意见。

    2005年01期 240-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5K]

书评

  • 威廉·雷诺尔德:《司法程序》

    朱伟一;

    <正> 仪式是很重要的,中国古代就讲究这个,春秋战国时代就讲究"礼"。古汉语中"礼"作社会法则或礼仪来解释。如果不讲礼,问题就大了。孔子惊呼"礼崩乐坏",就是说大家都不讲程序,不讲规则了。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礼就是一种程序。为官也是一样,官要有官的威仪,威仪也是一种程序。只要是官,就讲

    2005年01期 26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朱理斯·N.科勒曼:《原则的实践:论法律理论的实用主义的方法》

    王绍喜;

    <正> 在当今的法律实证主义的阵营中,美国耶鲁大学的法理学和哲学教授朱理斯·科勒曼是一位不可忽视的学者。二十年来他一直在致力于捍卫和发展实证主义法学。他为人谦和,乐于提携后进,使得在美国研究实证主义法学的学者数量蔚为可观,甚至有超越英邦的势头。他同时热衷于学术出版事业,曾主

    2005年01期 266-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 高全喜:《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

    秋风;

    <正> 哈耶克尽管风行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但人们关注的是他捍卫自己的精神和若干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观念,而对于其比较专业的学术贡献,不管是经济学,还是法学、政治学,却似乎较少深入的研究。这本《法律秩序与自由正义——哈耶克的法律与宪政思想》则是一次相当

    2005年01期 276-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

    易延友;

    <正> 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的《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一书,已由侯建翻译、经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该书的"译后记"中,译者侯建先生已有对该书的详尽评述。然,言论自由实乃吾辈关注之话题,亦为我国国民迄今所不能欣享之西餐。窃以为,中国当前有两大问题需作为前提性问题加以解决,倘不如此,其他

    2005年01期 284-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K]

  • 《清华法学》注释体例说明

    <正> 注释采用脚注方式,每页重新编号,以阿拉伯数字加圆圈标识。举例如下:1.著作引文注释作者:书名,(译者),卷次,页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版次。①周枏:《罗马法原论》,下册,575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②龙卫球:《民法总论》,385页,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第二版。

    2005年01期 292-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