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法学

本刊特稿

  • 论合法性与法治

    罗纳德·德沃金;郭琛;

    本文为罗纳德·德沃金教授2002年5月19日上午在清华大学"德沃金法哲学思想国际研讨会"上的讲演。英文稿由郭琛根据录音记录整理,并译为中文,特此致谢。

    2002年00期 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认真对待人权

    罗纳德·德沃金;朱伟一;

    本文为罗纳德·德沃金教授2002年5月21日下午在清华大学大礼堂的讲演,演讲会由王晨光教授主持,担任现场口译的是朱伟一博士。英文稿由邓淑德女士根据录音记录,本刊约请朱伟一博士据此译为中文。在此特向上述两位敬致谢意。

    2002年00期 2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论文

  • 儒家的法哲学

    俞荣根;

    <正> 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儒家思想。儒家法哲学是中华法系之魂。正是由于儒家法哲学的主导作用,中华法系在法律制度层面上不断儒家化,使儒家法哲学有了切实的制度载体,实现了法哲学与法制度的高度契合,并在司法审判和法律救济中形成儒家式的运作原理和方式,进而使全社会的法意识、法心理、法思维方法无不打上儒家法哲学的烙印。可以说,不懂得儒家法哲学便无从破译中国古代法之谜,也无法真正了解中国现代法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2002年00期 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 自由主义法律价值与法律全球化

    於兴中;

    <正> 一、简介全球化可能是一首史诗,也可能是一场梦魇。现在我们还无法看得清楚。我想在这里谈几点看法:第一点是关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第二点是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法律到底起什么样的作用,法律的地位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假定法律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那么到底应该被全球化的是什么样的法律,什么样的法律制度、法律理念等,这是我要谈的第三点。如果我们接受法律全球化的观点,那么由谁来推动法律全球化,谁来接受这样一种全球化也很值得我们研究。

    2002年00期 5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法律体系的多元与整合——与德沃金教授商榷解释方法论问题

    季卫东;

    <正> 一、导言德沃金教授的法哲学理论博大精深,核心是关于"解释"(interpretation)的观点。实际上,《法律帝国》这本代表作的主题就是探索适应能够进一步满足司法需要的新的法律解释方法论。众所周知,法律的适用离不开解释,而解释的结论则可能会因人而异。于是,为了避免一人一是非的事态,怎样的解释才真正符合法律旨意就成为问题。

    2002年00期 6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 论“法律原则”的可争议性及为“柔性的法价值秩序”辩护

    林立;

    <正> 一、序言(一)法律人永恒的理想千古以来,无数的法律人所怀抱着的理想即司法的"安定性"及"正确性"。"安定性"就是希望法官为了下达司法判决而做的论证,最后其论证的环链能终止于既有的法律之内;这表示法官的判决是根据既有的法律,法官只是给予诉讼者依照既有法律先然注定的结果,即诉讼者只是得到"先存"(pre-existing)、"预定"(pre-determined)的权利;而非法官依一己的恣意与好恶在审案中自创的法律权利义务,而后才"回溯地"(retroactively)运用到诉讼者身上:否则司法的公

    2002年00期 7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 意思表示解释:通过游戏而实现

    朱庆育;

    <正> 一、问题意识与论证理路司法三段论的私法推理模式下,意思表示解释之意义在于,通过明确其含义来获得法律推理的小前提。该模式为意思表示解释的展开限定了两个结构性前提:解释者为法官,以及意思表示乃独立自足的解释对象。由于私法自治要求尊重当事人意志,故既有意思表示解释理论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便是,如何能够准确获知当事人真意。其他诸如意思表示解释是否具有普遍性、当事人真意究

    2002年00期 109-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8K]
  • 期待权研究导论

    申卫星;

    <正> 现代民法以私权为核心,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权利被作为私法的核心概念提出以来,即备受学者们的重视,并对其倾注了空前的热情和心血。称其为私法无可争辩、不可或缺的核心概念,是"对法律生活多样性的终极抽象",并认为"权利为主观的法律,法律为客观的权利,行使权利乃为法律而斗争"。民法的理念、价值只有通过对民事权利有效合理地配置与行使才能实现,民法促进

    2002年00期 162-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1K]
  • 世贸争议解决机制及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莫世健;

    <正> 绪论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均已成为世贸组织(WTO)成员。两岸关系已经进入了新时期。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以"台湾、澎湖、金门、马祖单独关税区"名义,继中国大陆之后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4位成员。但是,这一现状不改变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台湾没有、也不可能因加入世贸而成为"国家"。它仍然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在世贸中名称的英文缩写是 Chinese Taipei。对此大陆翻译为"中国台北",台湾当局却故意翻译为"中华台北"。翻译语言的合适性不是本文关心的主要问题。台湾当局对 Chinese Taipei 的译法却反映了台湾

    2002年00期 189-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 论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

    张潇剑;

    <正> 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是指一国法院依据国内法律或国际公约的有关规定,对商事仲裁协议、商事仲裁程序以及商事仲裁裁决等事项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给予支持和协助的行为。从这一定义来看,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既包括法院对仲裁的积极肯定,亦包括法院对仲裁的消极否定,是两者的统一体。因此,对本文论及的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应作广义的理解。

    2002年00期 204-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 论识别的对象与依据

    齐湘泉;

    <正> 识别的对象与识别的依据是国际私法中争议较大的一个理论问题,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识别的对象与识别的依据及识别的理论和制度进行探讨和研究。一、识别的起源与识别的争议国际私法中识别的起源与由来,学者们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德国法学家卡恩(Franz Kahn)1891年在耶林年刊第30卷发表的《潜在的法律冲突》一文中提出识别问题,并将之称为"潜在的冲突"(latent conflict)。1897年,法国法学家巴

    2002年00期 222-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译文

  • 法律主体

    约翰·齐普曼·格雷;龙卫球;

    <正> "person"一词在法律书籍中就像在其他书籍中一样,通常用于指称生物意义上的人(a human being),但其在专有法律含义上,系指法律权利及法律义务的主体(a subject)。享有权利不承担义务,或者,承担义务不享有权利的人,我认为仍然应该是主体(a person)。常见的例子,前者如英王,后者如奴隶。英王实际上是否不承担义务,或者奴隶是否不享有权利,可能并非全无疑问。我不打算滞留于讨论此问题。如果存在这样一人(one),他不承担义务但享有权利,或者不享有权利却

    2002年00期 232-2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 美国言论自由的历史与现实

    戴维·凯瑞斯;郭琛;

    <正> 非常感谢诸位。能够在今天获邀发言我本人深感荣幸。同时也非常感谢诸位对我妻子及我本人的热情招待。我们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朋友,并希望将这些天所建立的关系持续下去。谈论此次研讨会的议题时,我想区分两个不同的问题。第一个是关于美国的法律与法治问题。即美国法律与法治的运作和这个包括普通法与司法审查在内的法律体系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其次,与第一个问题

    2002年00期 252-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K]
  • 德沃金的权利命题

    J.W.哈利斯;萧勇;

    <正> 我们已经知晓,根据实证主义者对法律本质的阐述,"法律是什么"总是潜在地区别于"法律应当是什么"。考虑职业实践时,自然法学家的相反论点显得极易败落马下。当法律人在解释法律或适用法律时,他们经常抱怨法律的内容;他们显得从未准备将法律的合法性追溯至一个道德基础。如果被要求论证一个关于法律的主张,他们引证权威而非理由,先例、成文法而非对正义和美好生活的

    2002年00期 260-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 标的物的瑕疵和出卖人的责任

    冈孝;钱伟荣;

    <正> 一、问题所在本文旨在整理德国债务法现代化法中,由于买卖标的物存在瑕疵而产生的出卖人的责任有关的内容。然后阐明,和1992年德国债务法修改委员会草案相比,它具有什么特色,并希望能够从中得到启发,以资解决日本法上存在的问题。德国债务法现代化法这一构想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把欧盟的三项指令转

    2002年00期 275-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评论

  • 与大师对弈——“德沃金法哲学思想国际研讨会”侧记

    朱伟一;

    <正> 清华大学法学院的几位教授热心奔走,在他们和院方的盛邀之下,当代极负盛名的法哲学家罗纳德·德沃金(Ronald Dworkin)教授来了,他带着美国法学界对中国法学界的友好情谊,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德沃金教授凭借哲人的敏锐,躲过两次沙尘暴,在绿肥红瘦的暮春时节,来到美丽的清华校园,亲身参加"德沃金法哲学思想国际研讨会"。所谓研讨会,就是与大师对弈,帮助大师做批评与自我批评。与大师对弈?狂妄了一点?不是的。对弈不等于旗鼓相当,实力悬殊也可以对垒。再者,研讨

    2002年00期 294-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 鬼神与脸面之间——中国传统法制的思想基础概观

    张守东;

    <正> 本文试图对传统中国社会控制体系的思想基础做出整体性的一般描述与初步分析。虽然笔者深知笼而统之的论题属于文章的禁忌,但还是忍不住去做这一粗浅的尝试。笔者希望,通过从整体上概括中国传统的社会控制体系,把对中国传统法律体系的考察扩大到狭义的法律之外,从而为评价法律在传统中国的准确地位提供更为恰当的背景,当然,笔者也想逐步弄清,传统中国社会究竟是靠什么进行社会控制的。虽然学界已不再讨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但支撑传统社会的形形色色的力量仍应成为历史文化课题的一部分,法史研究更不例外。正如中国是否有西方意义上的哲学史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一样,中国

    2002年00期 304-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资料

  • “自由主义法律理念与美国宪政传统”座谈会纪要

    作为"德沃金法哲学思想国际研讨会"的组成部分,清华大学"法治与人权研究中心"和三联书店《读书》杂志社,于2002年5月19日下午在"万圣书园"召开了"自由主义法律理念与美国宪政传统"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德沃金教授本人和出席是次讨论会的专家学者(排名不分先后):林立,徐显明,舒国滢,季卫东,王晨光,王振民,张骐,许章润,葛洪义,龙卫球,梁治平,吴玉章,朱景文,李学斌,刘星,张旭东,孙笑侠。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的百余名学生,也列席旁听了座谈。座谈会由《读书》杂志执行主编汪晖教授主持,并得到万圣书园刘苏里先生的积极协助。担任现场口译的是朱伟一博士。"座谈会纪要"由清华大学法学院覃宇翔同学根据现场录音记录整理,特此致谢!

    2002年00期 32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清华大学“德沃金法哲学思想国际研讨会”纪要

    veron;

    <正> 以前就去过清华的模拟法庭听讲座,知道座位不多,所以我一大早就到了清华,准备占座。实际上人并不多,与以前在清华听讲座的情况差不多,其中许多是外校的,还有专程从政法大学昌平校区赶来的。王晨光老师很早就到了,忙着搬这搬那。八点半以后,与会学者陆续到来。九点,王晨光教授宣布会议开始。第一单元由苏力主持。季卫东教授是第一位报告人,展示了他的学问与风度。他的论文题目是《法律体系的多元与整合——与德沃金教授商榷解释方法论问题》。德沃金认为存在着一个惟一正确解释,不承认复式普遍性原理并存。

    2002年00期 329-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德沃金复旦大学讲学纪要

    徐品飞;张嶂;肖明;

    清华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德沃金法哲学思想国际研讨会"刚刚降下帷幕,德沃金教授便不辞辛苦,转战上海,旋于2002年5月24日上午在复旦大学逸夫科技楼报告厅为复旦师生做了一场关于"权利哲学"的演讲。复旦大学法学院三名法理学硕士研究生求知向学、任劳任怨,将演讲整理成文字。本刊现全文刊发,以飨读者,同时对三名整理者的辛劳表示由衷感谢。

    2002年00期 332-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德沃金浙江大学演讲纪实

    网大;

    <正> 德沃金先生年事已高,身材并不高大,他给我最大的印象是真诚。浙江大学的聘请仪式非常隆重,讲话和鼓掌一段接着一段,他有一段讲话本来是被设计为致辞的,但他却急急地开始了他的演讲,弄得主席台上面面相觑,台下师生掌声不绝。被打断之后,程序继续进行,完了以后校长拜别,演讲开始。这场演讲的内容并不怎么精深,比较通俗,可能是因为缺乏对口的翻译(主持翻译的是从美国请来的一位诉讼法学者,思维非常敏捷)。德先生说:"惊闻你们浙江大学的学生英文非常棒,所以今天的演讲就基本不翻译了,只就一些疑难作一些中文解释,我会尽量讲得慢一点",台下喜忧参半。

    2002年00期 339-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 近距离看德沃金

    吴冠军;

    <正> 五月的上海,和风煦日,怡人心臆,熏卿欲醉。沪上思想界也似乎不甘寂寞,众多英才接踵而来。为申城平添热闹。四月底以来,我相继参加了张灏教授、秦晖教授、张旭东教授以及海外著名的中国知识分子研究专家齐慕实(TimothyCheek)教授的学术座谈会(因病没有听到李欧梵教授演讲,是为一大遗憾)。昨天(5月23日)我有幸参加了罗尔斯(John Rawls)的弟子波格(Thomas Pogge)关于"全球正义"的座谈会,而今天则更是一睹到了在欧美学术界同罗尔斯并肩齐名的德沃金(Ronald Dworkin)教授之风采。受世纪沙龙其他几住版主所托,

    2002年00期 34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书评

  • 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何怀宏;

    <正> 随着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一书在中国的出版,三部美国70年代自由主义的经典之作——加上此前出版的罗尔斯的《正义论》、诺齐克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终于都有了中译本,这确实是一件把我们对社会政治哲学的研究引向更深入的维度和更广阔的视野的好事。《认真对待权利》是一部在论文基础上集合而成的著作。那么,德沃金在这里主要是要求谁认真对待权利呢?是要求政府、要求体现政治意志的法律、制度、政策以及直到总统的各级掌握权力的官员。而谁是权利的享有者呢?是政府统治下的所有人,是每一个国家的公民,是

    2002年00期 345-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德沃金:《自由的法: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

    徐品飞;

    <正> 一、作为制度监护人的法官任何一个制度都存在柏拉图式的"监护人",区别仅仅在于监护何种制度。如果平等与自由(权利原则)的价值与理念深入人心,得到人民的认同,那么人民也可以说是民主法治制度的"监护人"。可是人民是什么呢?基佐认为,19世纪议会制的三大特征是:讨论、公开的议会辩论和新闻自由。议员应该代表人民、而不是个别选民的利益。他们通过公开讨论达成的政治决定必须促进全体人民的福利。但是议会制度的实际运行最终受制于党派利益,沦为无休止的讨价还价。一旦国家出现了内忧外患、党派利益威胁整个自由、民主的理念,那么此时就必须有一个权威能够对这种非常状态做出即时的最后决断。这个权威会是人民吗?人民被近代的契约论设定为一个整体,并且

    2002年00期 347-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 耶林:《为法权而斗争》

    亚历山大·霍勒巴赫;良佐;

    <正> 1818年8月22日,州秘书和律师乔治·阿尔布雷希特·耶林(GeorgAlbrecht Jhering)在佛里斯兰小城奥利希(Aurich)添得一子,他给儿子取名为鲁道夫(Rudolf)。一如其几乎所有的长辈,这位多才多艺的、同具音乐天赋的人文中学毕业生,想成为一名法律人。他在急速的变换(求学地)中,从海德堡到哥廷根、慕尼黑,最后前往柏林,以便1840年在那里以一篇关于罗马遗产占有人的历史论文获得博士学位。虽然他原本想步入司法界,但是,汉诺威的国王恩斯特·奥古斯特(Ernst August)"未做出准许 R.耶林为法律候选人参加公务员考

    2002年00期 35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戴维·凯瑞斯:《美国言论自由的历史与现实》

    季卫东;

    2002年5月16日下午,美国天普大学法学院戴维·凯瑞斯教授,在清华大学法学院发表了以"美国言论自由的历史与现实"为题的讲演,本文是季卫东教授对于该次讲演的书面评议。凯瑞斯教授的演讲,主要内容源自他主编的《法律的政治》(David Kairys ed.,ThePolitics of Law:a Progressive Critique,NY:Basic Books Group,1982,1990,1998.)一书中的"言论自由"一文。

    2002年00期 359-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艾伦·沃森:《西方私法的演生》

    旭海;

    <正> 1985年,美国乔治亚大学法学院艾伦·沃森(Alan Watson)教授出版了《法律的演生》一书,广受好评。艾教授受此鼓舞,思潮如涌,拿出看家本领,再接再厉,殚思竭虑,旋于2001年推出增订本,并更名为《西方私法的演生》(TheEvolution of Western Private Law),更加扣合主题,昭示历史;或者,如作者自谦,"因为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所以重新命名"。一如作者的其他重要著作,此书前后两版亦均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出版。增订本在原有基础上重新构建,广采博取,例证较1985年版多出一倍。全书除结论外,共分十章,自立法、法学家、法官和习俗等各自视角,以罗马法、法国

    2002年00期 363-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王宠惠:《王宠惠先生文集》

    无斋;

    <正> 《王宠惠先生文集》出版于1981年,系为纪念先生百年诞辰而辑印。文集按时间先后,收录先生中英文著述,概为四部分,即论著、演讲(包括谈话、报告)、公牍和杂著。集后附录两种:一为张群所撰《司法院院长王公宠惠墓表》;一为胡有瑞氏等记录《王宠惠先生百年诞辰口述历史座谈会纪实》。此前先生曾刊有《困学斋文存》(谢瀛洲编辑,"中华丛书"之一,台北,1957年),收文30篇,此次也一

    2002年00期 367-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

    黎宏;

    <正> 张明楷教授的新作《刑法的基本立场》共分八章。第一章是对大陆法系刑法学中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学派之争的简要介绍,对旧派和新派的观点的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刑法学的理论状况,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在犯罪论还是刑罚论方面,均以新派刑法学的观点占主导地位。第二章通过对旧派与新派在犯罪论方面的争论(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进行详细的评介,认为我国现行刑法正在向客观主义刑法学立场倾斜,并详尽地列举了这种倾斜的益处。第三章具体探讨了大陆法系国家中目前在犯罪构成要件的解释上所存在的两种倾向,即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表明了作者赞同实质解释论的倾向,并且认为我国的犯罪构成体系决定了我国必须采取实质的解释论。第四章讨论了违法性的存在根

    2002年00期 371-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下载本期数据